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专题 » 青少年足球 » 正文

青岛校园足球摆出成功“阵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0  浏览次数:71
 

教育家张伯苓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足球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集体运动项目,以校园足球为抓手,青岛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和教育综合改革,将校园足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2018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备受各界关注,获得本赛季中超注册资格的485名球员中有21名是青岛人,其中年仅16岁、毕业于青岛宜阳路小学的谭凯元更是成为全中超最年轻的球员。

 

自2015年4月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将校园足球纳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规划中,建立起教育教学、训练竞赛、人才成长、优化保障和文化建设五大体系。目前,市级足球特色学校302所,占学校总数的1/3;其中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1所,居计划单列市之首;中小学经常参加各类足球活动人数达20万,占全市学生总数的20%;我市已有近百名各年龄段足球人才入选国家各级梯队和中超等职业俱乐部。

 

在这座拥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城市,足球,正以蔚然之势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校园足球改革的“青岛模式”在全国叫响。

 

校园里不应只有读书声

 

2007年,当宜阳路小学的球场还是一片沙土地时,该校就确立了“以足球为龙头、用宜人教育,成就阳光少年”的办学特色。校长孙瑜说,学校从校外聘请了4名专业教练,在训练校队球员的同时,还给学生任教足球课。各班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足球课,体育室每月安排一次足球技能过关考核,学期末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并颁发校级等级证书。“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足球基本要领,体育老师还将颠球、踩球、控球、传接球、运球射门等基本动作创编成节奏鲜明、简洁易学的足球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其实,2007年中国足球还处在低谷期,男足在赛场屡屡失利,许多人谈论足球时都笼罩着一股‘负能量’,所以一些人对学校普及足球运动感到不理解。”孙瑜说,但是学校一直坚持初衷,也迎来了开花结果。几年间,学校竞技足球快速发展,在“市长杯”和国家级比赛中多次取得亮眼成绩,包括谭凯元在内一批“足球小将”入选国家各级梯队和中超等职业俱乐部。更可喜的是,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气质有了很大提升。

 

2014年,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到宜阳路小学调研校园足球工作。在细致观察后,他提到了“三少”——这个学校课间随意打闹的孩子少、“小眼镜”少、“小胖墩”少。“我想,这也是学校坚持发展校园足球所希望看到的气象。”孙瑜说。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同年4月,青岛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7月,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而作为“足球城”,更早之前,我市便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全市范围设“市长杯”,各区市设“区(市)长杯”,学校设“校长杯”。其中“市长杯”校园联赛已举办至第28届,参赛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今年有344支队伍、近6000人参赛。每年区(市)级、校级联赛超过10000场,参与学校700余所,参赛人数达1.7万。

 

绿茵场渐成学校“标配”

 

校园足球“春天”的到来,让许多学校告别沙土地,绿茵场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标配”。城阳区实验小学是2009年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校学生不仅可以在一块标准足球场上驰骋,还可以在3块笼式足球场地中享受足球的乐趣,学校还建有足球网墙1面、足球九宫格墙1面,并且为每个班级配备了足球箱和足球器材。近年来,该校每年投入30余万元用于足球项目的训练、学生保险、外出竞赛等活动。

 

“有了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青岛第二十一中学校长滕伟亮说,学校足球队队史几乎与校史一样长,以前学校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足球队装备购置、教练聘用、服装配备、外出比赛、后勤保障等费用,近几年学校发展校园足球有了市级、区级专项经费支持,每年累计约26万元,上述费用都能得到解决。

 

记者从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体系,实现有资金踢球、有场地踢球、有安全踢球,保障了校园足球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资金保障方面,我市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比赛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近两年,全市及各区市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在场地保障方面,投入4.6亿元新建及改造学校足球场地450个,建设100处笼式足球场地支持校园足球的校外训练;在安全保障方面,实施校方责任险、校方无责任险和学生平安保险,建立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节处理机制,解决了学生踢球安全之忧。

 

我市还着力构建现代足球教育教学体系,2017年发行了新版《快乐足球》教材,规范了教学内容。目前,各足球特色学校每学期安排20学时足球课程,其他学校安排10学时足球课程。在校园足球师资方面,我市开设D级教练员及国家二级、三级裁判员培训班,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同时对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进行通识培训,目前累计培训5000人次。

 

以足球带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以球育德、以球健身、以球益智、以球砺志正成为青岛校园足球学校的一致行动。

 

青岛二十一中校长滕伟亮说:“校园里不应该只有读书声,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多元化发展平台。”该校全面普及校园足球活动,全员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切实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和规则意识。在普及校园足球基础上,该校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保障水平,进行足球竞技水平提升。建立小学、初中和高中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衔接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渠道。

 

城阳区实验小学将足球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主管理能力以及道德规范。该校校园足球活动都由学生来组织,学校设立了学生足球自主管理委员会,简称“足管会”,成员全部通过学生竞聘产生,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活动中,“小裁判”“小记者”们各司其职,有模有样。这样一来,足球运动真正成为了学生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记者了解到,在近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中,该校合格率均为100%。

 

在宜阳路小学,令人瞩目的不仅是足球比赛中的亮眼成绩,还有教学成绩、综合成绩的提升。孙瑜记得,2013年她刚调任该校校长时,全校只有700多名学生,如今则达到了1100多人,增长率57%,这一方面是学校知名度因校园足球而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是足球运动的普及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带动了师生的“干劲儿”,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

 

加快发展校园足球,不仅要使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还要完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

 

记者从城阳区实验小学获悉,该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校长杯”足球联赛,共有90多支球队参加。在实现班班有足球队的基础上,该校进行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3个组别的梯队建设,坚持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训练,保证每天一个半小时、每周10小时训练时间。为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该校安排校队外出参与“区长杯”“市长杯”以及全省、全国足球联赛,与省内和市内的足球特色学校举行对抗赛和友谊赛,参加省市区乃至全国校园足球集训及夏冬令营活动。目前,该校1名同学入选了U13女足国家少年队,3名同学入选了U14女足国家少年队,3名队员入选“全国U—12年龄组青少年女足后备人才精英训练营”,向省市足球队输送运动员20余名。

 

在青岛二十一中,“足球小将”们不仅能在本土优秀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还能接受外籍教练的点拨。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中分配外籍教练的学校之一,2016年,荷兰足球外教Robin Westerman曾在该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足球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这位持有欧足联B级教练资格证的“洋教头”将自己的足球理念传授给队员,对提升校园足球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畅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青岛二十一中与青岛一中、青岛实验高中等高中学校携手,建立“联合培养足球人才共建生源基地”,为热爱足球的孩子打造一条理想升学之路,培养更多足球技能、文化知识“双发展”的优质足球人才。

 

2015年,《青岛市中小学生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出台,各足球特色学校均据此招收足球后备人才,同年起每年单列计划招收1400多名足球特长生。我市形成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成的青训体系,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的比例建设了一批足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从小学三年级建立球队, 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级球队不少于4支(含男女队),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级球队不少于3支(含男女队),分年级、分年龄段开展足球教学和比赛。我市还引入国际一流青训体系,与国外足协、足球俱乐部合作,构建“中西合璧”足球青训合作模式,通过青岛中德生态园、黄海俱乐部将德国、西班牙青训体系引入青岛。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冬令营中,青岛队员占比超过20%。

 

以校园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我市的改革经验曾两次被教育部以简报形式进行推广,还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精彩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