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专题 » 校园篮球 » 正文

杨伯炎:开创上海篮球“黄金时代”,慧眼识珠培养多名国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5  浏览次数:903
 引言

杨伯炎曾是中国男篮球员,并在1958年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健将”。退役后的他成为上海男篮主教练,率上海队雄踞中国篮坛数年,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篮球运动员输送国家队与国家青年队。


杨伯炎,1933年生,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篮球运动员,国家级教练员。身高1.80米,攻击型后卫。

 

球员时代:创下许多傲人成绩,代表中国参加比赛

1952年,杨伯炎从常州来到上海水产学院读书,进入上海学联队。1953年转入华东体训班,正式踏入篮坛,在之后的运动生涯中,他创造出了许多骄人成绩。

1955年,杨伯炎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次年他成为上海篮球队主力,当时的上海队是一支劲旅,以打法细腻而著称。1956年他与5位上海运动员:戴国樑、李家锺、周明鎬、薛楷曾、何诗荪一起被选入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队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亚军,教练员孔广益。1957年,他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战胜世界劲旅巴西队,获得第五名,杨伯炎是中国队的绝对主力球员,在比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1958年,他担任了上海男篮队长。同年,他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健将”。

微信图片_20191125165747 

巴黎大運会结束后,去波兰访问时哥白尼大学校长宴請中国队拍照。前排左起为王文銮、张宏达、乌维培、陈茂麟、主教练田福海,后排左起为杨伯炎、谢锦生、贾钦昇、朱承塘、张甡源.

 

1956年8月25日去捷克比赛途中去苏联访问,在苏联莫斯科列宁中央体育场留影。前排右一何诗荪,右二薛楷曾,右三教练孔广益。后排左一李家锺,左四戴国樑,右三杨伯炎。 

教练员时期:战术素养高,培养了一批优秀篮球运动员进入国家队

如果说他的运动生涯取得的成绩让人羡慕,那么他担任教练以来,成绩更加显著。1962年,杨伯炎开始担任上海男篮主教练,同年他带领上海男子篮球队在全国甲级比赛中获得亚军,率上海队雄踞中国篮坛数年。

1972年上海队进入“黄金时代”,由陈银宝、杨家训、王重光等组成的主力阵容捧得“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篮球项目的冠军杯。1976年,杨伯炎重执教鞭,将上海队推入第二个“黄金期”,在北京的集训赛上,上海队胜率最高。杨伯炎的大斜线穿插、行进间掩护的篮球战术思想日趋成熟。

 

▲二排左一穿深色中山装的是杨伯炎,时任上海男篮教练。

在1979年第4届全运会上海女篮跌出甲级行列,他又奉命担任女队主教练,着手大幅度调整队伍,大胆引进了男子战术,“防守,以全场为主的多边化封堵;进攻,以策后为中心的大范围穿插”,第二年打回甲级队,第三年获第十名,第四名闯入前六名,1983年第5届全运会冲进全国四强之列。1984年初易职任领队,这一年上海女篮夺得全国冠军。1960年起,他任上海男、女篮球队的教练员,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六名。

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篮球运动员输送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例如现任上海男篮主教练李秋平与前中国女篮丛学娣。

晚年生活:依然在篮球界一线耕耘

1994年10月,杨伯炎退休。退休后又被国家体育总局篮球司特邀为篮球专家组专家,并担任组长。

 

▲杨伯炎晚年时期。前排左起为凌克诚、程极明、邵冠群、周明鎬、王文銮,后排左起为陈茂麟、朱承塘、谢锦生、杨伯炎、贾钦昇.

杨伯炎于2011年10月16日下午1点05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杨伯炎先生的逝世,使得篮球界失去了一位老前辈、一位好教练,他一生功绩和高尚人格,必将将永远鼓舞和激励后辈,为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继续多做贡献。 

各方对杨老的记忆  

杨伯炎的队友唐煜章在《沉痛悼念挚友杨伯炎同志》一文中写到:

从90年代初直到2009年这一漫长的岁月里,前后经五代篮协领导(国家体委训竞二司杨伯镛、钟添发和国家体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李元伟、信兰成)的先后领导下,我与李方膺、杨伯炎、贾祥琪在近数十余年的特体队、国家队集训和每年去郑州、柳州、深圳、秦皇岛、云南海埂等地举办的国字号队伍和全国男、女篮的冬训、夏训及每年定期举办的全国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等常规工作中,都一直为中国男篮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打拼。

李方膺、杨伯炎、贾祥琪和我四位战友中,我年龄最小,他们都是我的兄长,在和他们相处的数年中,我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东西。杨伯炎同志最为可贵的是,他对待事业和工作极为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人处事一贯和蔼可亲、严格要求,坚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杨伯炎的教练徐仲巳在回忆录里写道:

杨伯炎的跳投是他的拿手绝活,在1957年上海男子篮球队战胜来访的南斯拉夫男子篮球队的比赛中,伯炎凭借其精准的中距离投射,立下了赫赫战功。

原上海男篮领队潘德安这样回忆道:“我记得伯炎当时慧眼识珠,破格将小丛(丛学娣)提拔到一队,每天一大清早便给小丛开小灶训练投篮,不投进几百个球决不罢休。小丛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中国女篮的一代传奇人物,伯炎确实功不可没。”

原上海女篮中锋李芳回忆道:“杨指导平时训练异常严格,他时常教导我们‘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的道理。我们上海队因为在身高上处于劣势,所以杨指导就着重要求我们在防守上下足苦功夫,防守内线时要做到绕前与集体补位相结合,防守外线时要快速灵活,要富有攻击性和压迫性,同时在进攻端,他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快速移动的优势,狠抓快攻、投篮和篮板球。我记得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我们和解放军(八一)女篮狭路相逢,与我对位的郑海霞身高两米〇六,而我身高只有一米八,与之相距悬殊。赛前杨老向我面授机宜,让我与队友做走马灯似的绕前防守,限制海霞在三秒区接球,一旦她接球成功,我们就采用前后夹板的办法,干扰她得分。而在进攻端,我们避敌锋芒,屡次用快攻及中距离投篮与敌相持。最终在杨指导的运筹帷幄下,我们在家乡父老面前力克对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永远怀念杨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国篮坛群英录》及相关网络图文资料。)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精彩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