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专题 » 中考体育 » 正文

身体素质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2  浏览次数:145
 

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练习方法:

静力练习

(1)对抗性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用极限力量对抗固定的物体。

(2)负重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负一不定重量练习。

(3)慢速力量练习:动作速度很慢,不借助反弹和惯性,靠肌肉的紧张收缩完成。效果非常好。

 

动力练习

(1)绝对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85%--100%练习,次数:1—3次,组数:6—10组。

(2)速度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65%--80%练习,次数:5—15次,组数:4—6组。

(3)力量耐力: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40%--60%练习,次数:15—30次,组数:2—4组。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快速运动反映着机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

速度素质又分为: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由于运动员对不同类型信号的反应时是不同的,训练中往往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测定运动员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时。如短跑、游泳等周期性竞速项目运动员主要接受听觉信号,而乒乓球运动员则主要通过接受视觉信号作出技战术反应。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表现为人体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的挥摆速度、击打速度、蹬伸速度、踢踹速度等,此外还包含在单位时间里连续完成单个动作时重复的次数 (即动作频率)。

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从运动学上讲,是距离(S)与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t)之比。在体育运动中,常常是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10秒,100米自由泳50秒等。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耐力素质又分为: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练习方法:

由于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表现,发展灵敏素质必须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综合能力人手,重点培养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等。主要练习方法有:

①固定转换体位的练习,如各种穿梭跑、8字跑和折返跑等,这些练习主要发展人体的基本灵敏能力。

②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身等练习。

③突然发出各种指令信号,练习者接受信号后,迅速做出应急反应.这种方法主要是提高人体应用灵敏的能力。

④器械、体操、武术中的一些复杂动作练习,以及速度、动作、力量、高度、方位等经常变化的不对称练习和各种球类活动。

柔韧素质是舞蹈学专用名词,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对柔韧的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

主动柔韧性是指舞者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主动柔韧性训练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也起到发展力量素质的作用。例如训练正、侧、后踢腿时,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反过来力量素质的发展又能促进“主动柔韧性”水平的拉高。

被动柔韧性是指舞者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如:压腿、扳腿等练习。被动柔韧性练习是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精彩专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