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做人不能忘本”,就是告诫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本事、多大能耐,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位置上,都不能忘了自己从何处来、自己的根在哪里。
不忘来路,方有前路。“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一旦忘记来路,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吕氏春秋·直谏》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和宰相管仲、大夫鲍叔牙、宁戚四人一起喝酒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听了,双手捧着酒杯站起来说:“希望您别忘了当初逃命到莒国寄人篱下时的落魄样子,管仲别忘了被俘送到鲁国成为阶下囚的日子,宁戚也别忘了自己出身是个赶大车的、放牛的。”可以说,“毋忘在莒”,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树若断根就枯萎,人若忘本必失魂。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生命中最艰苦、最难过、最困顿的岁月,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不忘来路,贵在坚守。百年老字号源于“工匠精神”对品牌的守护,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源于一以贯之保持优秀品质。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殷仲堪做荆州刺史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以为我当了一州刺史,就认为我会放弃朴素的品格。现在我对待物质生活还是像从前那样俭朴,没有改变,“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这就是对来路的坚守,是对自己立身、处世、做人之本的坚守。
忘记来路,易入歧路。面对各种诱惑,如果忘了本,就很容易方寸大乱、迷失方向,甚至走上歪路、邪路。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庆父,大权在握,专横跋扈,在一片迎合声中迷失了心智,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结果留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千古骂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都出身农家或普通家庭,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勤劳、坚韧、忠厚、节俭等优秀品质都融入血脉,伴随终生。但其中也有少数人丢了根、忘了本,直到身陷囹圄才想起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才想起自己曾放牛、放羊、种庄稼、打短工……陈毅元帅说:“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忘本就意味着忘记过去,就会背叛初心和誓言,就会走上不归路。
人生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包含着对不忘本来、走向未来和不忘来路、走好正路的深刻认知。“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忘记来路,就会不知归途;忘记来路,也就没有出路。唯有不忘来路,才能走好正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做到初心不改、正道直行。
责任编辑:师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