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人民主体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他们既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客观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精神财富的最初源泉,都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所起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创造精神财富赖以产生的原料,而且还表现在对这些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和直接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创造着社会生活本身,改变着社会形态,推动着社会进步。
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可以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然人民是历史主体,人民创造历史,因此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人人都可以成才,人尽其才。
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为人人成才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丰厚土壤。人才成长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只有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作出有益于人民群众的成绩,成为被人民群众认可的人才。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都是来自人民,并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是人民群众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实践中得到成长,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在社会主义中国,一个人,不论什么身份、资格、教育背景,只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为社会进步事业作贡献,都应当得到认可和尊重。钱学森、华罗庚等科学家是人才,许振超、王钦峰等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我们应当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把更多劳动者培养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受到社会尊重。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是“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要不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消灭”;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一个社会的成员,如果实现了全面发展,就一定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才能。
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
这一重大论断,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占有平等,为每个人自由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每个人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法律平等,为每个人成才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则不可能实现人人都成才。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是商品交换的自由和平等,是商品所有者之间的自由和平等,决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自由和平等。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成员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历史真正的主人和推动力量,为尽展其才创造了条件。劳动成了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平等尺度。社会主义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都获得了尊严,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成为自由自觉的劳动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社会主义的职业,“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克服资本主义社会见物不见人、把人当作一般商品的弊病,真正把人当作人,能充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竞争,又合作,防止人与人之间变成狼与狼的关系。社会主义能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精神,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实现每个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实现不受阻碍的发展,一切天赋都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社会主义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劳动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正是“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后,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提出了指导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全党重视人才工作,全社会关注人才开发,各级党委、政府齐心协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确立人人能成才、人尽其才的社会制度保障,提供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是群众性的伟大事业,它要求调动每一名社会成员的主动性,要求每一名社会成员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这一重大论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深刻揭示了人才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必将激发每一名社会成员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火热实践中去,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作者:龚云 白立辉 责任编辑:杨涌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