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 » 正文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7  浏览次数:235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目标和路径顺利推进;又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要以更大的政治智慧,致力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突出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体现。改革本质上是一种破旧立新的活动,只有形成合理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我国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展开,从深圳经济特区到如今各类自贸区、开发区风生水起、逐浪扬波,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宪法修改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改革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制度价值充分体现,日益完善的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出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在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突出制度建设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检验。改革能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最根本的要看形成的制度是否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0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正是因为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才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更加需要发挥制度优势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只有把改革成效落实到制度建设上,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并以制度建设的成果检验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的成效,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全面推进改革是一个破立并举、守正创新的动态过程。“破”是要解决问题,但“破”的目的在于“立”,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发展行稳致远。守正,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就是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要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坚持制度建设“为了人民”的价值指向,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为制度建设提供“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不断完善能够保障人民更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并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进一步激发制度活力,更好地把制度优势发挥出来。

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树立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前提是牢固树立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只有发自内心尊崇制度、敬畏制度,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化解矛盾、构建秩序、引导行为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全社会普遍树立起制度权威,使制度规定成为刚性约束,才能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例外,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加强系统集成,完善治理结构。“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础性工程是搭建“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建构科学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是对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布局,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之治”的系统性工程。要认真贯彻全会战略部署,深入分析、研究各项制度、措施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系统集成、协调联动、合理布局。

健全运行机制,优化治理功能。“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的。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健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对于已经建立制度框架的要继续巩固完善,推动高效运转,形成长效机制;正在探索的要努力在建章立制上实现突破;有待谋划推出的要对接总体方案,守正创新、周密部署,加快形成运行合理、功能齐全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强化监督考核,严格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压实执行的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督责任。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执行方式,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制度一体执行。加强监督,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中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建立制度执行考核奖惩机制,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各级干部执行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 陈春生

河北日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