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你去探营排球比赛承办学校,一起走进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和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工业大学:“大小明珠”即将绽放光芒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体育馆位于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该馆投资近一个亿,建筑面积16134平方米,为4055座中型体育馆,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馆由两个半球形组成,分别为篮排球比赛馆和训练热身馆,两个半球之间由一个4米高的大平台紧密连接在一起,宛若一大一小两颗明珠。此馆将承办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组男子排球项目。
据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王书记介绍,体育馆一开始就是按照大型比赛馆的标准建设,各方面的基础都较好。学校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改建,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力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学生运动会的要求。在功能用房的选择上,本着相对集中的原则,将运动员休息室、裁判休息室、医务室、兴奋剂检测室等全部安排在比赛馆一楼,并对原有的新闻发布厅、监控中心进行改造,根据标准配备相应的设施。
同时,场馆内升级了LED大屏幕和中央空调,还铺设了专业地胶。灯光系统是改造的重点,投入150多万,使场馆内照明度在距地面1米高度进行测量时,能够达到1300~1500勒克斯的标准。体育馆电力系统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弱电改造投入80多万元,实现场馆内有线宽带和无线WiFi全覆盖,强电改造则包括照明、空调等电力网络的升级维护。
6月4日,浙江省大学生排球比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排球测试赛开幕式在此馆顺利举行。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小明珠”已准备好绽放光芒。
定向越野,标定方向
浙江工业大学作为全国定向越野项目的第一批试点院校,有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选中国定向国家队。学校也是浙江省体育局非奥运竞赛定向越野项目建设基地。
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把定向运动作为体育专项课与全校性公选课,为全国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起了示范作用。从2002年起,每年举办若干场全校性的定向比赛,至今,通过教学、训练、竞赛参与过定向运动的人数超万人。学校定向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成绩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近几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坚持把定向运动教学与课外群体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传授定向知识,推广定向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定向群体活动丰富多彩,每次全校性群体竞赛规模都达三四百人之众,分别举办过短距离、百米定向、团队定向、定向接力、微型定向等竞赛形式。教学与群体工作在全省高校系统得到好评,并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模式,初具定向运动教学基地雏形。
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切跟着标准走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中国大学生排球协会副主席单位,也是浙江省大学生排球协会主席单位。学校十分重视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排球运动已经融入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校园生活当中。
行健馆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主体育馆,也将是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女子排球项目的比赛场馆。今年1月份,学校就开始了场馆改造工作,共投资约240万元用于主馆和副馆的改造和翻修。按照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标准,改造在3月底全部完成。可以容纳1300余人的场馆内,旧的座椅已经全部粉刷一新,新增了空调和全新的LED屏幕,并重新铺设了专业排球地板,可以说是每个排球运动员都梦寐以求的场地。
场馆改造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灯光的改造。排球比赛对灯光的要求很高,为了避免眩光对运动员的影响,保证现场观众观赛效果,并达到电视转播的要求,浙江外国语学院采用了金卤灯(1000W),同时使用了深照型、斜照型和泛光灯具组合,这些设置既能保证水平面的照度,还能保证垂直面的照度。
主场馆的旁边便是副馆,用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赛前热身,这里的改造也已经全部完成,场馆内除了一个标准的排球场之外,还配备了各类训练装备。
武!武!武!
浙江外国语学院武术队自成立来,不仅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还曾先后出访赤道几内亚、利比里亚等国进行武术表演,身体力行地向世界推介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武术。
武术队之所以成绩斐然,离不开两位尽心尽责的指导老师。一位外表柔美,内心刚毅,被学生亲切称呼为“妈妈”——吴炜老师;另一位风趣幽默,训练有方,他就是李志良老师。
在训练中,两位老师都保持着最严格的要求,队员们每周要集训两到三天,而遇到比赛或外出表演时,更是要提前一个月进入集训。队员们笑言,每次训练后,感觉“去了半条命”。高强度的训练,并未让吴炜老师“心软”,每次训练她总是第一个到场,除了布置训练内容,她还要根据队员们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
而在平时,两位老师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还关心他们的生活。李志良老师说,在大学的茫茫人海中,能够在武术队相遇相知是难得的缘分。他清楚地明白孩子们训练的不易和痛苦,场下会给学生温和的鼓励,还会用诙谐幽默化解训练时的沉闷和劳累。这样一位严格又暖心的教练,哪个学员不喜欢?
杭州外国语学校:新场馆,新风尚
本届运动会期间,杭州外国语学校是中学组男子排球的赛事承办学校。学校体育馆建于2016年1月,距今才一年多,但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最好的参赛条件,学校依然对场馆进行了翻修和改动,并在今年5月份完成改造建设。
改造后的排球比赛馆共有三层:一层是热身馆,用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赛前热身;二层是裁判员及相关人员的休息室;三层是主比赛馆。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运动员和裁判员。
在主馆内,座椅已经摆放完毕,按照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标准铺设了全新的地胶,并放置了高标准的排球比赛设施。LED屏幕摆放在观众席的正前方,能及时向观众播报比赛的相关信息。学校还对场馆内的灯光进行了改造,使其达到了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标准,既避免了眩光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又保证了观众的观赛效果。新增的空调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走访过程中,学校工作人员正在对场馆进行清洁和检查,保证场馆在运动会期间能够顺利承办比赛。
除了改造场馆,杭州外国语学校也已经开始在校园里张贴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海报和宣传标语,逐步在校园里营造起大赛将至的氛围。用学校负责老师的话来说:杭外,已经准备好了!
奔跑在路上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体育特色,“奔跑在路上”最合适不过了。作为一所以外语见长的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将体育融入教育,让体育活动贴近学生群体,在为同学们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也培养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奔跑,是贯穿杭州外国语学校校园体育的主题词。每年春天,学校会开展远足活动——毅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个体的渺小和集体的伟大;五四青年节这天,学校会组织五四团日长跑活动,在奔跑中领会五四精神,感受青年人的力量;秋季开学之初,学校会安排秋季长跑,同学们会明白: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贯穿整个学期的阳光长跑活动,既帮助同学们强身健体,也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奔跑之外,学校还开展种类众多的体育活动。每年的体育节上,同学们都为班级荣誉在赛场上拼搏。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是大家挥洒汗水的战场,传统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也是关注的焦点。除了学生体育活动,教职工足球友谊赛也将老师们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在球场上尽情地放飞自我。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小”空间改出“大”名堂
浙大附中体育馆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1308平方米,总体一层,局部二层,为砖混结构,曾举办过2009年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
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夏晓忠老师称,体育馆的面积其实不算大,安排各种辅助用房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还是利用好空间进行集中改造。”
体育馆场内面积为864平方米,起初没有设置观众席,在改造的过程中拆除了馆内的舞台,才得以安装活动看台,现看台区域面积达115平方米,共有座位320个。原来场馆内相对较暗,因此灯光是改造的重点,经过系统的设计施工后,室内照明度在距地面1米高度进行测量时达到1000~1500勒克斯的标准。此外,场馆的地板全部重新铺设专业地胶地板。
为了保证后期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大赛期间场馆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学校特地安装了悬空式篮球架,既不占用地面空间,又满足了体育馆的多功能需求。场馆还进行了系统集成改造,确保比赛录像、成绩公布等数据能够实时传递。
辅助用房均分布在体育馆附近,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大赛要求。其中,在体育馆东侧的墙壁和校区围墙中间搭建了风雨棚,将过道改建为进行准备活动的场所,并专门铺设软垫确保安全。
全方位培养“健康力”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一直奉行“健康第一”的原则,在绿色体育文化中培养健康力,努力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必修、选修两部分。高一学生要求必修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高二高三体育课则根据学生的意向统计开课,学生自主选课,可选项目包括球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新兴运动类五个运动系列。通过2~3年的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运动专长和技能。
跑操、跑山、跑湖,浙大附中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跑出了“西湖文化”。
一是跑操,周二到周五每天的大课间,三个年级同时进行方阵跑。二是跑山,附中利用位于宝石山麓的优势地理位置,以年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从学校大门口出发,沿着浙大玉泉校区后面的小路上山,再从栖霞岭下山,全程3200米左右。每个学生有一张考勤卡,老师在行进道路中设一个点,向学生收卡进行考勤。三是跑湖,每年元旦前,学校都会组织一次环西湖小马拉松跑,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这也学校打造的一种西湖文化。”浙大附中体育教研组组长夏晓忠老师说。
编辑:学生运动会新闻中心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委会 朱露 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