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主编 钟秉枢
2019年3月12日,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圆满闭幕。此次大冬会的主题口号“真正的冬天(Real Winter)”和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祝贺视频“要体验冬天,没有比在西伯利亚更好的去处了”,让我们体验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今日之星,明日领袖(Today’s Star, Tomorrow’s Leader)”,大冬会赛场举目可见的国际大体联口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体育的魅力。
在中国,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喜爱度、支持度、参与度达到了更高水平。“冰雪运动难度大、要求高、观赏性强,很能点燃人的激情”,2017年1月习近平在云顶滑雪场看望运动员时对冰雪运动的表达,激励人们奔向“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在中国大学,伴随新时代新征程,人们对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教育的要求,激励学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大学体育与立德树人的联系。
大学体育可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以参与冰雪运动为例。当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室内运动场,来到户外冰场、雪场,沐浴着阳光、寒风,感受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寒冷的刺激、冰雪的刺激、冰雪上速度的刺激。这些刺激使人内啡肽产生量增加,点燃激情,动起来、跳起来、滑起来。寒冷中的锻炼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大脑氧气供应,增强血管弹性,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感,增强记忆力,改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寒冷中的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功能,增强抗寒能力;寒冷中的锻炼可以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多血液中抵抗疾病抗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尽管参与冰雪运动会从学生宝贵的在校时间中占去一定份额,但由此换来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持、青春活力的旺盛、学习效率的提高。
大学体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创造了理想的身心素质条件和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运动竞赛,是在矛盾与冲突中,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真实地呈现出人的文明程度,是职场的最好模拟。参与运动和比赛,就需要在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迅速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判断和反应,绞尽脑汁,追逐成功的喜悦,克服困难,避免失败的痛苦,经受输赢的考验,承受挫折的打击,顶住赞美与批评的压力,不断超越极限,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样情境中的反复刺激,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自控能力,果断、勇敢、思维敏捷的气质和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压力、乐于接受挑战、更具成功信心的道德自律意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体谅与宽容、理解与互让的卓越团队精神,有了决策、谋划、遵守规则、影响他人等各种领导力的实际体验。李进江在《体育学科之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调查及启示——来自高知人群的调查》一文(刊发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对来自高知人群的调查,体育学科之于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素养要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图1)。
图1 学体育学科之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
大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荣誉感、团队精神、担当精神、爱国主义的重要环节,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师生、建设一流学校的宝贵力量。在赛场上,学生们的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在展现朝气蓬勃、昂扬向上青春风采的同时,还通过校服、校旗、校歌,国旗、国徽、国歌等学校或国家标识这一学校和民族的共同记忆,清晰地看到学校传统、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达和传递,获得或强化母校情结及国家民族的身份性认同,以此塑造学校和国家形象,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国热情,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此外,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体育能够有效克服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隔阂,跨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属性,跨民族、跨文化、跨性别、跨代际、跨学科,带来文化的碰撞、思想的火花,架起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助力学生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落实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第一,提高对大学体育的认识。大学体育正从技能主导的运动实践型向更为广阔的健康主导的终身锻炼型转变,服务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体育不再只是单一的体育运动问题,而是通往教育、健康、发展和文化分享的平台,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桥梁;大学体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不同文化认同、多元价值教育和社会化实践的理想场所。第二,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体育育人观念;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第三,激发兴趣。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到冰雪世界去的力度,让学生享受到参与体育带来的乐趣。第四,加大运动负荷。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感受锻炼的刺激、身心的压力、机体的调节,在参与运动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第五,竞赛引领。设计适合大学生参加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体育竞赛,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追梦的激情和理想,圆梦的奋斗和奉献,健全人格。总之,通过大学体育可以引导学生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钟秉枢,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