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青说,衡量一届大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希望通过大运会让国际社会更多了解中国,大运会起到展示国家形象的作用。现在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比如“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等,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就要落实这些理念。
6月21日,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代表团执行团长薛彦青在成立大会上致辞。
薛彦青认为,国际大体联的办赛理念也在变,“之前就是一个运动会,有很多运动员参加,有的运动员获得了名次,大家很高兴,就结束了。现在除了强调竞技,更凸显了教育功能,所以大运会期间举办多场文化交流活动,既给学生们提供交流平台,又展示了承办地文化,这种变化意义深远”。
在日前召开的国际大体联会议期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作为唯一申办城市成功申办2023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此之前,也只有两个国家的城市申办2026年冬奥会。
薛彦青注意到奥运会等大赛申办热情下降的情况,但他表示,虽然2023年夏季大运会只有叶卡捷琳堡一个申办城市,但2023年冬季大运会(已确定在美国举办)和2025年夏季大运会都有三四个申办城市,这让国际大体联执委们感到欣慰。
7月3日,那不勒斯足球队前锋因西涅(右)抵达开幕式现场准备点燃主火炬。
尽管如此,国际大体联也在主动考虑节俭办赛——设施更注重实用性,住宿不一定在宾馆等。薛彦青表示,应当考虑办赛国家的经济情况。记者观察到,因为经费有限,那不勒斯大运会运动员居住分散,有的甚至住在游轮上,虽然给代表团成员间交流带来不便,但的确降低了办赛成本。
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的竞技场,其辐射作用也将助力学生群体锻炼习惯的养成。
在薛彦青看来,学校体育开展的困难在于理念的改变。
“很多家长就希望孩子先把文化课学好,上好大学,上大学以后再锻炼,但实际上锻炼习惯的养成、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从小孩就培养出来的,等到大学惰性就形成了,没有动力了,更不愿意动了。”
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试验田,本次大运会上,中国大学生女足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点球大战惜败爱尔兰队,虽无缘四强,但拼劲十足。
7月8日,中国队球员在比赛开始前加油鼓劲。
薛彦青认为,目前中国校园足球开展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现在一是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多了、学校多了,大学生联赛就有1500多所大学参加;二是水平高了;三是足球人才包括教练多了,开始搞校园足球时,教练很难找,有的是体育老师教,有的是其他专业的老师教,“通过我们每年几万人的培训规模,教练多了,懂足球的人多了,参加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较明显”。
体教融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体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薛彦青认为,就理论来讲,体育和教育确实是一体的,体育承载着很重要的教育功能,但是我们国家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是特定情况下的一件具体事情,实际上就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家怎么融合。
“我们讲的体教融合还是立足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两个部门各负责一摊已经不适应现在体育的发展,也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但是,无论什么事情,我觉得理念和体制都很重要,很多东西需要在理念、体制上解决。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篮协开展很多合作,这对于我们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反过来,水平提高了,很多优秀队员出来了,就可以通过选秀支持CBA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类似的合作对象还包括中国足协、排协、羽协。”
2021年,中国成都将承办下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一年之后,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将举办。薛彦青表示:“成都大运会将对后面两大赛事起到预热作用,而且在冬奥会、亚运会上,很多志愿者、服务人员其实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对学校体育重视和热爱程度提高了,对后两项赛事自然而然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要想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就需要通过赛事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重视。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很多城市也需要一些大型活动来促进当地发展,体育赛事具有这样的作用。”
6月26日,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市场开发全球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薛彦青说,我们在考虑大运会结束后应当留下什么遗产——让学生将参赛经历变成终生难忘的记忆,将更多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奥林匹克精神这一教育手段让他们从中受益,让大学生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大运会,把大运会的受益面、影响面扩大;通过承办这样一项大赛,提高承办城市的服务管理水平、社会管理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