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练指导、打卡排名、虚拟赛事……智慧体育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形式也随之更为丰富。科技进步催生众多生活新形态,智慧体育是其中一种。“互联网+体育”为传统的线下运动创造出“云端”平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运动软件在“云端”汇聚起的参与者持续增长。一方面,这说明健康作为生活的刚需,需要以更主动的形式去获得,体育自然是首选;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价值也不仅在于促进身体健康,还能生产欢乐、寄寓情感、增进社交。看看那些因运动爱好而在线上联系、线下结识的“跑团”“球友”“驴友”群体,那些“街边广场舞大妈”“天坛健身大爷”的热闹场景,就不难感受到这些价值。
正因为体育与大众生活有着如此具体而微的多样联系,也就呈现出某种生活“风向标”的作用。人们关心健身房何时再开张、大众赛事活动何时恢复往日热闹,也关注已经复赛的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将要重启的中超联赛,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体育的面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进行中,体育,又该呈现怎样的面貌?
当下的生活,需要注意“社交距离”。自然,这为智慧体育提供了更多用武之地,但危中寻机的意义又不仅于此。当更多人意识到健康与健身的重要性与关联性,以智慧体育去促进运动与生活的“黏性”,眼光自然还应放得更长远一些。毕竟,智慧体育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让更多人在生活中“动起来”,体育的价值,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科学有序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其中既有“一赛事一方案”的具体防控指导,也要求有序、全面开放各类体育设施,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和小型分散的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对众多体育从业者而言,这是体育领域重启的积极信号,令人欣喜。不过,虽然“蛰伏已久”,却不见得要追求“快速反弹”。安全第一,细水长流,如何用更多元的办法做大做优运动健身市场这块蛋糕,危中寻机的答案,也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