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体质低谷的形成当然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特点有关:久坐少动(找资料、做实验、写论文),而且繁忙的学习、科研往往伴随着睡眠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拖着疲惫的身躯更是“能躺就躺、能不动就不想动”。如何能让研究生“劳逸结合”促进全面发展需各方的关切,但增加体育运动肯定是促进研究生提升体质、缓解压力、促进娱乐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较中小学生、大学生年龄更大、学生间年龄和健康差异也更大,自主的意愿更强烈,而且时间安排更难统一,“灌输”式、“强制”性为主导的体育教学可能并不特别适宜。平时学习、研究已经够辛苦了,如果体育课再让人厌烦,那还不如不要有体育课。因此,研究生体育课一定要注意让同学们有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乐心灵。但研究生没什么运动兴趣咋办?其实,到了研究生阶段,若还没有找到一项喜欢的运动,不仅是学校体育的失败,更是自己成长的缺憾。大部分研究生还是有一项运动兴趣的,即使只停留在欣赏阶段(比如很多男研究生喜欢看篮球,但经常去打的不多)。而女研究生有明显运动兴趣的好像不是很多。因此,要充分调查研究生运动兴趣,多开设各类体育选项课程,供他们选择。
二、以体能为重点
研究生体质下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身体运动机能薄弱。可以大胆预测:研究生引体向上能做1个的比大学生比例还低,1000m能达大学生标准的更少,肥胖超重、颈椎病、腰椎病的比大学生多得多。因此,无论是增肌减肥、塑造体格,还是增强体质、促进机能,研究生比本科生都更需要加强体能锻炼,特别是有氧能力(耐力)和力量锻炼是减肥塑型、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在每堂体育课上有所占比。当然,如果能把体能锻炼融合到研究生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上,那肯定会更受欢迎。
三、以安全为保障
要想取得好的运动锻炼效果,做好风险防范是重要前提,特别是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健康情况、运动基础差异较大,如果只讲统一,可能并不安全有效。因此,对于研究生中有慢性疾病的个体,对于年龄偏大的个体,要注意筛查运动风险,控制运动负荷和对抗程度,适当分班上课。而且要加强运动健康的教育,让防范运动风险从自我做起。再次,要健全运动意外第三方保险制度,提高系统防控水平,减少体育教师和研究生的后顾之忧。
其实中等强度或剧烈强度有氧运动与运动形式并没有绝对关系:很慢的跑可能就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跑可能就是无氧运动了;慢慢踢球可能就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速度一加快、对抗一增加可能就变成剧烈强度有氧运动了;羽毛球站着打、不怎么跑动可能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一旦竞争激烈、跑动跳跃增多,就变成高强度有氧运动,甚至无氧运动了。从主观感觉来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身体微微出汗,但运动时可以说话,比如快走是典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而剧烈强度有氧运动时呼吸心跳显著加快,大量出汗,运动时无法自如说话或者只能偶尔说话,有些慢跑也许就是剧烈强度有氧活动了。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不是中等强度运动,得根据机体内部负荷情况来判断。按照运动人体科学角度,中等强度运动得达到55%-74%最大心率(按一般健康成人无氧阈心率大概为74%最大心率、一般研究生新生年龄22岁、最大心率按220-年龄来估来算,大概在109-147次/分)。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大概对应75%-85%最大有氧强度,即75%-85%无氧阈心率(同上条件,大概在110-125次/分),剧烈有氧运动大概对应95%-100%无氧阈心率(同上条件,大概在139-147次/分)。所以,研究生体育课90分钟平均达到139-147次/分就应该达标了,但实际上这并不容易。本人研究过国家手球队正式比赛时的心率变异特征,在攻防转换快速、对抗程度激烈的情况下,运动员比赛时能达到最大心率,但平均心率也就在无氧阈心率附近,而当前研究生同场对抗的球类比赛推测很难达到很高的攻防对抗水平而达不到负荷要求。不知道有些专家建议体育课平均心率到170次/分,甚至180次/分,是不是开玩笑?现在可穿戴监控手段已经可以实现负荷的监控,但难的是研究生能不偷懒、不停顿、按规格、按要求达到负荷水平,但研究生个体运动能力有差异、个体运动心态有差异、个体健康水平有差异,一味强制是行不通的。因此,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在体育课负荷难以上去的前提下,想办法增加研究生每周体育运动时间。
五、以选择为抓手
对于研究生来说,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势必可以提高体育课的效果。而且研究生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可能会难以一直统一体育上课时间,是不是可以调整研究生课程学时,不一定需要每学期上18次课,是不是可以每学期学生自行选择上完10次课即可;再考虑打破体育课形式的束缚,贯通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的认定。比如一周三次课余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1小时以上就可以不用来上体育课。当然,这需要运动监控手段和技术的更新。
总之,研究生上体育课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兴趣为导向,以体能为重点,以安全为保障,以负荷为基石,以选择为抓手,促进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