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正文

让体育融入教育 让教育融入体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2  浏览次数:37
      2021年7月20日,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意义深远。《实施意见》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系等9个方面提出了29项具体措施,为我省深化体教融合做出了顶层设计,也为我省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822164411

改革从来都是有难度的、不容易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我省体育界与教育界,敢于担当与破解难题的勇气。

    当前,体育在我省普通学校教育中的重视还不够,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部门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遇到了困境,专业体育后备梯队、体育学校苗子少、招生难,专业运动员文化课学习不够系统等等。多方因素决定了“体教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性。为此我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手主动求变,大胆探索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和兼顾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省《实施意见》的出台,可一体化推进并解决学习连续性和训练系统性的问题。有助于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可在一个体育氛围浓郁、体育锻炼有保证的环境中,不用担心自己未来的上学问题。学校和体校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参赛机会和选择。

   《实施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教练员岗位,打通了专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能型体育人才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教练员的通道。对体育教师与教练员的双重身份的统一认证,既提高了待遇又少了后顾之忧,体育教师可以更潜心于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明确打通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学校渠道,建立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和制度规定,解决了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实施意见》的出台将大大提升了我省青少年体育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只有让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在校园里广泛普及并开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这样全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土壤必然更加肥沃,高水平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持续涌现。

    教育家蔡元培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手段,校园是阵地,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这次联合发文,加深体教融合,会让孩子受益,家长受益,社会也受益。在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至少一门体育技能,以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在中小学阶段完成运动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的一个积累。

    众所周知,青少年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兼顾提高和普及两方面,既有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层面的提高,也有面向大部分学生的普及性发展。《实施意见》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密切学训联系,使学生在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中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但如何使《实施意见》落地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事,这就需要体育和教育部门积极沟通、积极作为。体育和教育、体育和健康都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学校必须树立的理念。《实施意见》指出,要严格执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组织中小学生在校坚持每天早操、上午大课间操、下午课外体育训练。体育教学要给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各敏感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教学,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掌握2项以上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实施意见》出台将对于解决我省各县级体校目前面临的学训矛盾、进口不宽出口狭窄、经费紧张、场馆设施、教练员不足等问题会有很大帮助。只有推动体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融合。

    近年来,我省学校不断扩大体育的覆盖面,陆续开发出了陕西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少儿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自己体育素养的舞台。但传统的体育比赛少数是“参加者”,多数是以旁观身份的“参与者”,所以,多元兼顾,开发出让多数孩子乃至每个孩子都能参加的体育项目、体育周边活动等,需要体育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设计。在用好社会体育资源进校园的同时给予学校保障,如何使《实施意见》落地不变形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当然也希望《实施意见》的引领能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家校合作,让体育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中。

    本次《实施意见》从全省的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局出发,体育与教育部门达成共识,共同为实现体育振兴、教育振兴而努力,值得点赞。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