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 正文

2021中国学校体育大事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次数:209
    2021的脚步在平凡的日子里走到了岁末,这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这一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这一年,有关教育改革热点话题扑面而来,这一年,学校体育工作振奋人心。

    五项管理,让我们看到紧迫感,教育改革,奏响了时代音,课后延时,强化了体育的重要性,全国运动会,学校改革的新起点,双减政策,预示着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体育分值提高,强化体育学科的核心地位,学体40周年,展望未来携手并进谱新时代乐章。

    一年一次轮回,一年一次感慨,新时期好时代,体育教师们,让我们继往开来继续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105144502

    4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对于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建设、更大的发展具有现实而又长远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2021年5月6日,全国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推进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交流地方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经验做法,部署新时代全国学校体育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任务。会议强调,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本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事关“两个大计”,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微信图片_20220105144726

    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具体内容为: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明确学生各学段特点与发展需求,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逻辑性、系统性和衔接性。根据各学段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组织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性、可行性。采用科学、操作性强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让体育学业质量评价更加具体、客观,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新生态。优化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齐抓共管“以体育人”的新格局。探索建立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管理长效机制,树立体育教学管理务实创新的新形象,全面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微信图片_20220105144822


    7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


    2021年7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青岛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至13日在山东青岛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调研学校体育工作并召开全国体教融合工作座谈会。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全体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促进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运动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表示,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具有“彰显体育育人功能”“全面展示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略成果”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三大特点。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课后服务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



    7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要求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从2021年9月1日秋季开学开始,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模式。随着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的增加,如何开展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成为热点问题。


    12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河南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多元化开展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


    12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随着“五项管理”的落实,在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方面管理成效初显,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全员上报制度,建立完善了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12月24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的通知。“双减”文件出台后,课外的体育培训市场需要有所引导,《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的出台体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担当和作为。在场地设施方面,《规范》提到,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在收费方面,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单次向学员收取课程费用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在课程安排上,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


    12月,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北京市在今年12月公布了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将体育分数从40分增加到70分,河南从2024年起,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提高到100分、安徽60分但不设最低分数线、内蒙古2025年中考体育分值将提升至80分、中考体育成绩权重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



    12月26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现场活动,“四十载风雨同舟 展未来携手共进——《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秘书处秘书长薛彦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卫处彭国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主编钟秉枢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的开幕式。吴键、钟秉枢分别作了题为《步入新时代共谋学校体育新发展(解读与研判)》《体教融合:学校体育的机遇与挑战》的讲座。于素梅和李小伟分别主持了主题为“责任与使命”“成长与蜕变”的沙龙活动,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4万余人,本次活动内容和专家讲座备受全国体育教师的好评。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