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aekwondo 课程编号:41103117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系 学分数:6
一、课程性质
跆拳道起源于韩国半岛,是现今体育运动项目中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属于体育学科下的一门技术类型体育课程,目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我院将其定为体育教育系基础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
跆拳道是现代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跆 拳道运动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科学地运用手脚及身体各部位的方法和技术。经常参加跆拳道的训 练,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我防卫与搏击能力,通过对道的学习,可以树立高尚的人格和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培养身心健康的目的。随着其成为奥运会比赛 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深受体育运动者喜爱,具有健身、娱乐、经济和观赏等价值。开展跆拳道课程是目前校园体育课程的趋向之一,各级体育领导在跆拳 道科研、师资等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发展将越来越瘦体育界关注。
跆拳道课程面向体育教育系学生。目 前跆拳道是体育院校开展较为普遍的课程之一,也是社会体育俱乐部中较为流行的时尚运动之一。它通过丰富的锻炼内容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前,亦 可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青少年群体的时尚追求。据此,我院为满足社会俱乐部及校园跆拳道师资需求,将跆拳道列为体育教育系的一门课程,既可以通过选修 也可以通过专修来进行教育。通过跆拳道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深入体育跆拳道文化的内涵,领会其深受社会喜爱的文化因素,同时,让学生系统的 掌握跆拳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一方面能够达到健身、锻炼品德意志的目前,一方面能够从事跆拳道专业教学。跆拳道是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既可以适应中 小学教育,亦可以满足大中专院校教育,所以体育教学系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跆拳道技术,需要学会如何学、如何教,需要认知系统的跆拳道文化,懂得用优秀的 文化去培养学习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跆拳道课程反应现代体育的发展与应用。自 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跆拳道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赛事,是目前现代体育快速发展,具有时代脉搏气息的一项体育运动。 目前,跆拳道在我国深受青少年喜爱,无论校园课程还是社会俱乐部,跆拳道无疑是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体。跆拳道的发展,反映了现代体育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 反映了现代体育如何在需求中发展的特点。第一,其具有高度的观赏性。从跆拳道运动的服饰、礼仪、比赛规则到运动形态、运动精神,都具有吸引社会群体的因 素。服饰反应了运动本身的美,也是“酷”的一种时尚特征,礼仪是跆拳道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脊梁,其尊师重教、相互尊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等一系列精神深受 洗练者的敬重,为满足更高的观赏需求,其比赛规则、比赛动作等都进行了适应性的修改,这为跆拳道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第二,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跆拳道 比赛在国外已经市场化,高度的观赏性和刺激性已经为跆拳道提供了销售的品牌特征,也是现代体育市场化的一个特征。第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青少年是这项 运动的忠实粉丝,这项运动以其丰富的运动形式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洗练者,让他们能够从习练中感受跆拳道的风采。没有观众的体育项目已逐渐被现代体育所淘汰, 而跆拳道恰恰具有广泛的观众。总之,跆拳道是目前一项较为流行且具有丰富价值的体育运动,需要学生在丰富自身文化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广泛传播。
跆拳道课程的学习应倡导“互动性”学习。跆 拳道的教学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应根据教学环境注重“互动式”教学。首先,礼仪互动性。跆拳道十分注重礼仪修养,礼仪的培养是锻炼跆拳道练习者思 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进行跆拳道学习时应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礼仪互动性,始终把礼仪修养放在技能学习之前,以礼始,以礼终。其次,技术互动性。跆拳 道不仅仅具有套路学习,更具有较强的实战技能,所以跆拳道的学习需呀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在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形成套 路规格化的学习,实战灵活化的运用。最后,教法的“互动性”。跆拳道基础课程学习比较艰苦,单一动作需要重复多次进行练习,尤其是韧带的牵拉,需要很强的 意志品质来支撑锻炼的进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采取活跃气氛,增强精神等为目的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锻炼激情,以使其形成扎实的基本 功,为后续的跆拳道实战学习做好铺垫。
跆拳道课程的考核应能促进学生教学、科研素质的发展。
通 过跆拳道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跆拳道的文化和技术,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素质,提高跆拳道教学能力以及从事跆拳道相关科研的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考核目 标也亦在考察学生对跆拳道文化内涵、技术以及跆拳道发展现状的认知、了解。首先,考核学生的教学素质。学生应在提高自身文化、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进行跆拳道 教学所需的各种能力(教学方法、原则等),通过日常的跆拳道教学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学思维,使其具有根据不同环境、不同主体组织不同教学模式的 能力。其次,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跆拳道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科研是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科研基础培养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跆拳道课程通过 课堂实践教学、组织跆拳道讲座、参观跆拳道专业训练、考察跆拳道俱乐部市场、涉猎跆拳道文献与影视资料等途径,拓宽学生跆拳道的认知视野,为其科研打下丰 富的材料基础。最后,综合考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改 革、创新,形成一个动力流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三方面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跆拳道人才。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掌握跆拳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技能,并能够初步应用相关知识对跆拳道现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具备运用自身跆拳道素养进行跆拳道教学、训练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
(2)掌握跆拳道内容与分类。
(3)掌握跆拳道的特点与作用。
(4)了解中国文化与跆拳道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
(5)掌握跆拳道基本图解知识和基本技法特点。
(6)能够结合现代体育运动及传统体育价值剖析跆拳道的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跆拳道套路的学习和教学。
(2)能够进行跆拳道实战的学习和教学。
(3)能够具备跆拳道所需的基本身体素质。
(4)能够以调研、考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跆拳道发展动态,并能够初步以论文形式对跆拳道发展现状进行讨论阐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跆拳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讨论跆拳道精神如何体现。
(3)认知跆拳道与其他传统体育的关系。
(4)关注跆拳道的最新发展动态。
(5)培养学生跆拳道“精神”,并以此指导自我社会实践。
四、课程内容
(一)理论知识
【说明:课程内容划分为三级,即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是教师必须讲授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提高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是基础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丰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专题讲座】
理论课程由跆拳道发展简史、跆拳道功能价值、跆拳道技法特点和跆拳道裁判4个部分组成。
知识单元 |
基础性内容 |
提高性内容 |
拓展性内容 |
能力培养目标 |
第一单元 跆拳道发展简史与基本礼仪 |
跆拳道的定义、跆拳道起源 |
跆拳道基本礼仪应用 |
现今跆拳道发展动态及与其他传统体育发展差异 |
掌握跆拳道基本礼仪 |
第二单元 跆拳道功能价值 |
道德情操价值 |
自卫防身、观赏价值 |
健身、经济价值 |
能够利用跆拳道价值塑造和谐环境、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
第三单元 跆拳道技法特点 |
基础与竞技特点 |
实战技法特点 |
最新运用技法特点 |
能够剖析跆拳道技法特点 |
第四单元 跆拳道裁判 |
跆拳道套路裁判规程 |
跆拳道裁判观摩 |
跆拳道裁判实践 |
掌握跆拳道裁判规程,能够对跆拳道套路进行公正的裁判 |
(二)技能知识
【说 明:课程目标:以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跆拳道基本技法特点,并能学会套路和实战两大内容,锻炼学生进行跆拳道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划分为两部分:套路与实战。套路主要以太极套路为主,根据学生主体情况灵活采取太极一章、二章的教学内容,此也是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可适当学习现 今跆拳道较高级的竞技套路。实战是提高性内容,亦在培养学生利用套路内容进行实战格斗的能力。拓展性内容可组织组织参观跆拳道专业队训练,听跆拳道大家讲 座等。】
知识单元 |
基础性内容 |
提高性内容 |
拓展性内容 |
能力培养目标 |
第一单元 跆拳道基本动作 |
跆拳道礼仪、手型、步型、腿法、手法等 |
跆拳道竞技性套路 |
跆拳道套路发展特点 |
掌握跆拳道动作规格、风格并能进行教学 |
第二单元 跆拳道实战 |
实战基本手法、腿法等 |
实战战术 |
跆拳道比赛动态情况 |
掌握跆拳道实战所需基本素质,并能进行教学 |
第二单元 跆拳道套路 |
太极一章、二章 |
高级别套路 |
跆拳道比赛动态情况 |
掌握跆拳道套路基本素质 |
五、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知识占4学时、技能知识占28学时
知识单元 |
章次 |
学时分配 |
||
总学时 |
理论知识 |
实验技能 |
||
第一单元 跆拳道理论知识 |
跆拳道简史、功能特点、技法特点 |
6 |
6 |
0 |
跆拳道裁判 |
4 |
2 |
2 |
|
第二单元 跆拳道基本技术 |
基本手法、步法 |
8 |
0 |
8 |
基本腿法及组合 |
68 |
0 |
68 |
|
实战 |
4 |
0 |
4 |
|
套路 |
5 |
0 |
5 |
|
总复习 |
1 |
0 |
1 |
|
合计 |
96 |
8 |
88 |
(二)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为 达到跆拳道课程的总目标,课程教学可采用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把学生教学实践灵活组织在课堂教学中。长时间单纯的跆拳道理论课程学习 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把理论知识建议默化的灌输到跆拳道的实际运用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明白跆拳道技法动作的规格,又能够了解 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除此,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通过视听觉来激发学生对跆拳道文化的渴望,了解跆拳道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讨论能,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彼此相互促进,特别是在学生教学实践板块,学生自发组织学生进 行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控制课堂变化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尝试“启发性”教 学方法,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可结合历史典故等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进行讨论,最终再由教师进行梳理和评价;此 外,也可以通过课下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查阅相关跆拳道书籍、影视等,并以讨论会的形式发表自我看法,以此启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点带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观看多媒体等途径技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督促学生登录相关网站下载教学视频,进行观摩和学习,以达到提高自身技能的效果;同时为同学们建立可共享的ppt教案、教学录像等学习资源,实现同学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3、教学环境与策略
(1)教学环境
技 术内容的教学需要在室内进行,需要地毯、镜子设备,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进行对镜子练习,地毯是减少学生因运动而产生的损伤,也是深刻体验现 代竞技跆拳道比赛的一种途径。此外,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跆拳道专业队训练、组织听取跆拳道大家讲座,观看国内外高级别跆拳道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跆拳道 热情以及学生的跆拳道视野。
对于理论内容,除在技术课程进行渗透式传授外,亦采取“教学扩展”、“网络课堂”、“学科前沿”等栏目,提供文字、视频、PPT、网站、跆拳道进展新闻等补充资料,供学生课外扩展学习。
(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学载体、教学主体等多变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策略。
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涉及跆拳道简史、功能价值、技击特点和跆拳道裁判四个方面。对这这4个部分,课程计划安排按4个课时进行教学,但为了更好的使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为了更好的是同学们体验跆拳道技能背后所独具跆拳道的特色文化,需要把这4个 方面灵活的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跆拳道简史是激发学生跆拳道兴趣的一个来源,可分古代、近代、现代分别给学生进行教学,亦可以一次课程全部讲完,亦可以分多 次穿插进行讲授,意在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跆拳道的来龙去脉;功能特点与技击价值这两个方面与跆拳道实践密切不分,可以从多次实践课程中分别进行教授;跆拳道 裁判规程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对跆拳道动作规格、风格的一次理论认知,故可在课程中间或结束进行教授,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对跆拳道套路进行一次回顾, 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跆拳道裁判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在技能知识方面,由于跆拳道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在进行跆拳道套路的学习之前,需要对学生的跆拳道基本功进行2-3个 学时的锻炼,在跆拳道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弹跳等方面一一使学生领悟,在这种基础之上才进行跆拳道套路的学习。对于跆拳道套路学习也需要采用循序渐进 原则,在不断复习不断学习的动态变化中不断积累学生的跆拳道技能。在技术方面,腿法是跆拳道基础的技术也是主要应用技术,是跆拳道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 动作规格和风格上对学生要求应该严格,为了避免课程教学艰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情绪低落,可采取学生观看跆拳道影片、跆拳道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联系的激情。
4、能力培养方案及相应说明
(1)推行“启发性”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跆拳道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采用“揭谜底”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讨论和实践跆拳道技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领会以及掌握跆拳道规格和风格,同时亦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摄取相关跆拳道书籍、网络、影视等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跆拳道视野。
(2)注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跆拳道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学生间进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跆拳道技能的提高需要大家以彼此为镜,互相讨论、指导,不断塑造和谐、团结、互进的氛围,体现良好的武德精神。
(3)注重课外拓展学习,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仅凭课上很难使学生掌握跆拳道,需要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给学生布置课外拓展学习、实践的灵活作业,激发学生靠自己积累跆拳道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并以灵活提交作业的方式供大家讨论、点评,以此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4)加强过程考核,使成绩评价更客观
加强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考核,将理论成绩、日常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的分值提到40分,减少学生日常不学习考前突击的坏毛病。
(5)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在根据学生和教学总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对学生学习理论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适应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新方式。
(三)学业考核与评定
1、考核内容
(1)知识
知识单元 |
掌握 |
理解 |
了解 |
第一单元 跆拳道理论知识 |
跆拳道裁判(理路与实践) |
跆拳道简史、功能价值、激发特点 |
跆拳道发展最新动态 |
第二单元 跆拳道技术 |
手型、身法、腿法、腰法等;套路规格和风格 |
组合动作竞技比赛的运用情况 |
跆拳道比赛中技术的最新发展 |
(2)能力
利用跆拳道课程学习,掌握基础性跆拳道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利用所学对跆拳道发展现状等实践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能够利用所学对跆拳道进行传播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武德,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认知观,把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己任,不断积极进取,不怕吃苦,争创传统体育发展美景。
2、考核方法
(1)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15%,平时成绩25%。
最终总成绩=技术成绩60%+理论成绩15%+平时成绩25%。
(2)考核内容及分值分布:技能考核分值标注
分 值 |
标 准 |
36—60分 |
动作正确,劲力顺达,步法灵活,协调 |
35—30分 |
动作较正确,劲力较顺达,协调配合一般 |
29—25分 |
动作一般,发力不明显,不够协调 |
24分以下 |
动作不正确,不协调 |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出勤 情况 |
1.病、事假1次扣1分2.迟到、早退1次扣2分3.旷课1次扣3分4.服装、鞋不符合运动要求每次扣2分 |
10分 |
课堂 表现 |
1.运动技能掌握较好,课上经常示范(2分) 2.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学(2分) 3.集体观念较强,乐于为大家奉献(1分) |
5分 |
课外 锻炼 |
1.课外每周参与体育活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5分) 2.课外每周参与体育活动二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3分) 3.课外每周参与体育活动一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1分) |
5分 |
学习效果 与 情意交往 |
1.对所学专项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分) 2.比较熟练掌握所学专项中的一项技术,并能够经常运用于健身(1分) 3.在运动中善于利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1分) 4.有集体荣誉感,能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1分) 5.有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1分) |
5分 |
(3)考试形式与时间:技能,实践考核,120分钟。
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建议使用的教材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刘卫军编著的《跆拳道高级教程》(第二版)。刘卫军是我国第一位格斗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代表队教练,在从事格斗项目教学与训练的10年中培训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其《跆拳道课程的创建和完善》课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一等奖。该教材是刘卫军根据教学训练经验以及先进跆拳道发展形式所编著,适合体育类学生专选进行学习。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是李志勇编著的《细胞工程学》(第二版)。
2、教学参考书
(1).刘卫军 编著 《跆拳道高级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1
(2).李德详 编著 《跆拳道快速入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1
(3).沈达政 编著 《跆拳道实战绝技》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