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早已证明,一个体质羸弱的民族是没有竞争力和尊严的,也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学校体育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 位与作用。从长远看,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健康状况也直接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 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体质持续20多年下降,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有研究表明,我国18岁以下肥胖人群已达1.2亿,视力不良检出率中小学平均达到62%。国内一所著名大学曾对来自全国300多所中学的400多位尖子生进行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为5人,仅占1.2%,不合格率近3成。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少年不强,民族何强?民族不强,国家何强?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重文轻武,重智轻体,对体育怀有偏见,认为体育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 达。殊不知,大脑生理学的实验结果恰恰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上的,而大脑的发育是与身体的发育相关联的。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 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使大脑的活动变得更灵活,并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为了证实运动既健身又健脑,科学家曾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优秀跳水运 动员进行大脑结构的探索性研究。经过三年研究发现,优秀跳水运动员大脑结构与普通人确有不同,他们在双侧丘脑和左侧运动前区上的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普通人。 这说明在与运动有关的大脑组织和结构上,他们的大脑更为复杂。两个区域的灰质密度增大,意味着他们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如果头脑简单,就 根本不可能完成那么复杂和高难度的动作,也不可能在残酷的体育竞技中胜出。
可喜的是,建设“健康中国”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地基夯实了,对青少年从小养成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而且会影响其一生。
笔者认为,当下尤其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纳入到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战略、大教育、大健康的格局中去定位、思考和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树立和强 化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青少年阶段一旦错失便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教育,是塑造人和完善人格的教育。 其次,要将学校体育纳入到依法治教的体系和范畴,建议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将学校体育在教育和全民健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责任和义务确立下来。任何部门不 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干扰学校体育,不得作假和篡改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严格执行国家将学校体育纳入政府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年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再其次,要将体育的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抓。体育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强身健体的范畴,它既是教育, 更是文化。体育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体育的内在品质,承载着体育的思想和灵魂,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即包括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也包括身体 素质。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对青少年的教育既潜移默化,又生动具体。女排精神就 是对体育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第四,要将学校体育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场地不足、师资短缺、伤害事故赔偿等法律纠纷问题,以解决学校体育的后顾 之忧。要充分发挥体育专业院校的资源优势,采取与中小学共建的模式,开展体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总之,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不仅要担负起基石的作用,更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首都体育学院 教授李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