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 理论与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7  浏览次数:1111
 
作者:咸阳师范学院   郭可雷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小学体育兴趣化”和“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概念、内涵以及实施方案进行研究,以期为此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体育兴趣化” 是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展以游戏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兴趣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体现趣味性、多样性和活动性,旨在通过游戏化综合锻炼与体验,促进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体育行为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多样化”是指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展以多个运动项目、多种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多样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多样化综合锻炼与体验,促进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体育行为和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兴趣化”是让过去在教学中培养兴趣转化为在兴趣中进行教学;“兴趣化”与“多样化”并非彼此绝缘和隔离,而是一个相互交叉与渗透的、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

兴趣化、多样化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在教学组织实施中,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讨论。在教学目标方面,用游戏化、多样化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是改革的关键。在教学内容方面,对运动项目进行深加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实用的教材,激发并保持兴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组织方面,建议通过个人的、双人的、小组、集体的、对抗的、男女混合等多种教学组合形式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手段方面,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要通过示范法、讲解法,情景、游戏、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最后,针对“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了未来实施发展建议。

1.研究目的

对“小学体育兴趣化”和“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概念、内涵以及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旨在对已有改革成果进行总结,为将有的改革提供科学的指导,并为其它非试点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学习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查阅报纸杂志、学术专著和论文、法律法规等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积累翔实的研究资料。

2.2实地调查法

深入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和“初中体育多样化”试点学校,运用观察与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此次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与相关学者、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获得一手资料。

3.结果与分析

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难点问题,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和大学体育个性化”简称学校体育“四化”改革。2012年,上海市教委率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高中专项化试点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1]。在此基础上,市教委决定在2015年,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范围,并正式启动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经过改革,上海的体育课堂变化了,学生们喜欢体育运动,也爱上了体育课。体育育人的价值随即展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为了及时总结经验,使此次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促成了本研究的基本构思。

3.1“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

3.1.1“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概念

“小学体育兴趣化” 是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展以游戏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兴趣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体现趣味性、多样性和活动性,旨在通过游戏化综合锻炼与体验,促进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体育行为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多样化”是指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展以多个运动项目、多种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多样化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多样化综合锻炼与体验,促进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体育行为和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

3.1.2“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内涵

其一,“兴趣化”是让过去在教学中培养兴趣转化为在兴趣中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思想的确立为有操作意义的体育游戏创编提供了理论依据。兴趣化教学是把教学走进游戏,要求教师在游戏中引入教学元素,这是兴趣化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

其二,“多样化”不应仅仅理解为运动项目的多样化,更应该理解为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多样化。

其三,从知识范围视角看,“兴趣化”与“多样化”并非彼此绝缘和隔离,而是一个相互交叉与渗透的、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从时空特征视角看,激发“兴趣”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专属品”,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的体育教学中,激发运动兴趣都应该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同时,“多样化”也并非初中体育教学的“专属品”,“多样化”理应成为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必需品”。

其四,小学体育聚焦兴趣爱运动,侧重游戏体验,把握体能和技能关键,但不是项目技能,做到不退化生活基本技能;初中体育聚焦多样爱项目,并与高中专项化和大学个性化对接。

3.2“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3.2.1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原则,以“大健康”核心理念为引领,以“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经验为表率,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全面育人价值,提升学生体育精神、自觉锻炼意识和自主健身行为,促进本市学校体育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

3.2.2主要目标

通过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试点,把增强体质健康、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自主健身行为和体育精神作为学校体育主要发展目标。通过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配置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小学低年级学生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主健身意识的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初中学生以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以及自主健身行为的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使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衔接更为紧密,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3.2.3组织实施

3.2.3.1合理设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体育课、活动课和社团课三种类型,学校要将体育活动课和社团课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课程设置模式可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安排,如“3+1+1”模式。

3.2.3.2合理安排教学

1)明确与突出学生的主要发展目标

小学低年级段,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小学高年级段,以发展基础运动技能和培养自我健身意识为主要发展目标;初中阶段,以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以及自主健身行为的养成为主要发展目标。

改革要服从教学目标,游戏化、多样教学要服从于教学总目标,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多样而多样。用游戏化、多样化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是兴趣化、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

2)选用与搭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要依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的选用要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和兴趣性、游戏化和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用,要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基本活动形式、练习方法及活动规则;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用,要以身体素质、基础运动技能、练习方法和运动规则融入游戏方法与手段;初中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用,要以多个运动项目及其练习方法、多样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多种练习体验和学习经历为主。

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以及运动项目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教材进行重组,关注学生的学以致用。对运动项目进行深加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实用的教材,激发并保持兴趣是教师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3)合理与灵活使用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组织要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组织要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初中学生教学组织要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并探索和实践初二学生男、女分班的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的教学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对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建议通过个人的、双人的、小组、集体的、对抗的、男女混合等多种教学组合形式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试验的结果来看,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组织教学是此次改革的方向。

4)理解与正确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化、活动化和多样化;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锻炼性和集体性;初中学生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手段方面,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购买的基础上,鼓励合理利用废旧材料等制作教具。在制作和选用体育器材时,要注意考虑低、高年级的特点并具有新颖性,器材的选配要与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相匹配,同时要注意一物多用;教具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有触觉、视觉还要有听觉上的刺激,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考虑器材的生活化、日常化,对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有益。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要通过示范法、讲解法,情景、游戏、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和体育竞赛这种组合教学方法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试验的结果来看,这种组织教学方法是目前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方向。在体育课堂上,只要是不脱离技能的学习、体能提升、人格健全,怎么“玩”都是可以的。

5)探索与实践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小学低年级以身体素质发展和身体活动方法为主要评价内容,二者比例为7﹕3,运用语言评价和等第制考核评价方式;小学高年级以身体素质发展和基础运动技能为主要评价内容,二者比例为6﹕4(其中三年级为7﹕3),运用语言评价和等第制考核评价方式;初中学生以身体素质发展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评价内容,比例为5﹕5(其中六年级为6﹕4),运用语言评价和百分制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多样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采用:(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体能、知识和技能指标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如等级制评价、分数评价等),对态度、情意与合作指标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语言评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主要采用语言评价,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语言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在对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综合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以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3)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建议教师将期末测试成绩、学生在该学期进步幅度,以及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3.2.4管理与保障

3.2.4.1组织保障

(1)市教委成立“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宏观决策。(2)成立区县“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专家小组,定期对试点校进行指导。(3)各试点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本校的实施方案,负责学校层面的决策、管理、保障和协调工作。

3.2.4.2政策制度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根据“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制订或调整、完善配套制度,如体育课程设置、分班和选项教学形式安排、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测算、体育经费的投入办法、体育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体育教师的培训等,使政策制度有利于体育教师的发展。

3.2.4.3体育师资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配齐、配好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合理安排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引进或聘用具有较高水平、能胜任本次课程改革教学任务的教师(含已退休教师)、高校体育专业具有教师资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体育系统的教练员,同时可以跨校聘请符合条件的体育教师,与本校教研组一起统一管理。试点学校要为承担改革任务的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配合将这批体育教师的培训纳入市、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管理。

3.2.4.4经费物质保障

区县教育局设立“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专项资金,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经费主要用于试点学校改造、修缮体育教学场地和添置器材,支付体育教师超工作量津贴和外聘人员课时津贴。   

3.2.4.5运动安全保障

各试点学校要制订运动安全制度并张贴在相关场所,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维修各种设施和器材,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结合身体练习,加强运动安全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学会有关防止运动伤害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学校的医务保障工作,做好运动伤害的及时处置。

3.2.4.6宣传动员

各试点学校领导小组应向参加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师和相关部门、学生和家长等宣讲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及可能存在的困难,争取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身心发展理论和现代学校体育理论的、科学的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这一内涵,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改革建议。

4.2建议

第一,兴趣化、多样化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其中课堂是改革的关键。建议今后要加强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课堂主教材、核心学练活动的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体育课都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情,依据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优化设计,促进课堂内涵的提升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对运动项目进行深加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教材,激发并保持兴趣是教师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第三,建议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和体育竞赛这种组合教学形式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试验的结果来看,这种组织教学形式是目前小学体育兴趣化的一个方向。

第四,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体育。“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结合办学环境、办学特色科学布局、合理定位。学校体育改革一定要敢于突破学校体育竞技化的影响,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符合学校体育自身内在规律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竞赛规则和场地器材等。

5.参考文献

[1]龚洁芸.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N].解放日报,2015-08-18(09).

[2] 沪上中小学生最喜欢什么课?——体育课![N].文汇报,2016-12-22(08).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