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分排名制推动高校网球联赛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7  浏览次数:75
 
作者:陕西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门甲

摘要:网球运动现今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的网球运动总体上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态势,随着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建立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是一项未雨绸缪的系统工程,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是体育运动项目是否得到广泛开展的重要体现,该系统建立之后将会对高校网球赛事进行更好的组织与管理,必将推动高校网球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更新学校体育理念,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国际职业网球电脑积分排名系统的成功经验,通过研究我国网球赛事的开展现状,了解到我国举办职业网球赛事的数量有了大大提升,而高校网球赛事,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比赛组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比赛纵向横向联系的割裂,赛事多而不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而高校网球赛事整体竞技水平偏低,赛事的组织安排对网球运动推进力不足,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赛会制的网球赛事比赛次数少,各高校网球竞赛的数量、时间安排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合理设置。

通过与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运作模式相比较,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网球赛制积分排名的优势,借鉴国际职业网球电脑积分排名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构建高校网球联赛的多级赛事,充分发挥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地方网球协会和高校协同配合的作用。积分排名系统将各高校网球赛事联合一体,形成影响力巨大的平台,增强宣传效益,吸引赞助商更多投入。所以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积分排名系统,不断修改完善高校网球联赛比赛积分排名系统的方法,不仅能推动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还可以丰富以赛代练的渠道,促进高校网球竞赛交流,更新高校网球竞赛理念,也是一种基于实践上的创新,必将为高校网球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职业网球选手频繁登入国际网球高级别赛事,促使我国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领域还是在健身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场馆建设不断扩大,网球人口逾百万递增。另一方面,国际大型网球赛事在我国的成功举办,扩大网球运动的宣传面,促进网球人口显著增长。现在网球运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的网球运动总体上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态势。随着各地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建立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是一项未雨绸缪的系统工程,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是体育运动项目是否得到广泛开展的重要体现,该系统建立之后将会对高校网球运动和网球赛事进行更好的组织与管理,必将推动网球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更新学校体育理念,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通过中国学位论文网、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信息,检索近关于网球运动、高校网球运动、高校网球竞赛和国际职业网球电脑排名积分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观察法

通过参与性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耐克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赛事的组织管理进行细致入微的实地观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探究本选题的研究。

2.2逻辑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我国网球赛事现状

3.1.1目前我国网球赛事的组织形式现状

目前我国网球赛事呈现沿海城市好于内地城市,省会城市好于二线城市,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省份网球赛事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网球赛事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各级各类网球赛事逐年增多,规模和水平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全国高级别网球赛事和全国业余网球赛事两种[1]。按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由中国网球协会主办,国际级别的WTA和ATP世界巡回赛,比如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全国网球青少年U12—U16排名赛;二是由网球协会举办的“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从皇冠系列赛到享乐四级的比赛,该赛事是全国业余网球赛事中级别最高,组织严密,参赛人数众多,吸引众多专业和业余网球高手参加的赛事,至今已举办十余年;还有一类是由大学生网球协会举办高校网球赛事,比如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一年举行1次,参赛队是来自全国高校,组织严密,参赛人数较多,目的在于加强高校的网球交流,推动高校网球运动发展;三是各系统内部的网球比赛,如业余网球俱乐部公开赛、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中国业余网球大师杯、参赛队员主要是系统内的成员,组织灵活,易于举办,目的是在于娱乐、健身、休闲或者检验本系统成员的网球竞技水平,促进网球技艺交流,加强网球运动的发展。

3.1.2 我国高校网球赛事开展现状

近些年来各地网球赛事的设施越来越多,比赛条件越来越完备,网球运动参与人群也呈“爆发式”增长,网球运动水平和比赛层次也越来越高,在网球职业赛事方面中国引进了多项高级别的国际赛事,比如江西公开赛、广州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天津公开赛等[2],众多网球球星们为丰厚的奖金与世界排名积分而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国内网球职业联赛和业余网球比赛也举办的如火如荼,如CTA全国网球俱乐部联赛,中国网球大奖赛,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等。尽管我国举办职业网球赛事的数量有了大大提升,但是我国高校网球赛事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赛会制的网球赛事比赛次数少,各地高校网球竞赛的数量、时间安排缺乏科学统筹规划,缺乏一个科学的赛事制度及竞赛水平等级评判平台。赛会制的竞赛成绩,不能完整的反映运动员的真实实力,成绩存在偶然性,没有形成将各高校网球比赛队员积分层级提升的比赛排名系统,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评价作用。因此,不利于网球运动参与者的提升和整体网球运动水平提高与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球赛事的开展和网球运动的推广与交流较为系统,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职业网球赛事高度的商业化、赛事运行相当成熟,打造出一批世界网坛标志性人物,使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普及和推广。而我国的高校网球赛事,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比赛组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比赛纵向横向联系的割裂,赛事多而不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相比较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是由美国千百所大学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其主要活动是每年举办的各种体育项目联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上半年的篮球联赛和下半年的橄榄球联赛,其中也有网球联赛。赛程为三站晋级式,首先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比赛,赛事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月中旬,由64支球队参加,分成16个小组,每组4支球队进行两轮的淘汰赛,直到决出每小组的第一名晋级到决赛圈,最后由这16支队伍来争夺NCAA网球联赛的冠军[3]。这些活动不但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也是美国培养运动员的摇篮。所以高校网球联赛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球资源,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有效的交流平台,而且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同时这种校际网球赛,更是一种对网球运动宣传的有力手段,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网球、接近网球进而练习网球[4]

3.2 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国际职业网球电脑排名积分系统的运作分析发现,系统的运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核心条件:富有经验的赛事组织(主办和承办单位)、大量的球员、多级别的赛事、过硬的场地设施条件和裁判队伍,二是一些外部条件:如观众、媒体报道、奖金和商业赞助等[4]

这些年来我国网球事业快速发展,各高校网球场地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参与网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大学生的网球竞技水平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从核心条件来讲由大学生网球协会有着非常丰富的办赛经验,能够将相邻区域各个高校网球赛事串联成片为高校网球联赛。近年来,其他项目的比赛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的比赛,如篮球、跆拳道、羽毛球等,随着网球项目的发展,网球同样可以举办片区性的区域联赛,比如业余网球俱乐部公开赛、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就是区域性网球赛事的例子。由此看出,从核心条件上讲,除了在高级别赛事上高校有一定欠缺外,其余的条件已基本满足,而举办多级别的网球赛事,也是可以实现的。

从外部条件来讲,除个别比较大型的网球赛事外,举办网球比赛都很难吸引到大量的观众、媒体报道、和商业赞助,所以建立高校网球联赛比赛积分排名系统会遇到相应的困难。但是,业余网球运动员和职业网球选手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业余网球选手参加积分排名赛的主要目的不是争取奖金,而是加强网球技艺交流和检验自己的竞技水平(如同技能考试达级证明技术水平),他们不需要高额的出场费、奖金和赞助费,这无形中也大大降低了高校举办网球比赛的成本,它和职业网球赛的高度商业化运作不同。观众、媒体报道、奖金和商业赞助的缺乏对高校举办网球比赛影响不大,对高校网球联赛网球积分排名系统的运作影响也不大。

3.3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赛系统的构建

3.3.1学习引用国际职业网球积分排名系统的科学方法

国际职业网球电脑积分排名系统的成功建立与应用,对构建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网球选手通过参加比赛来赢得相应的积分和奖金,积分越多排名越靠前,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也就越多,所体现出来的积分排名的优势也就越明显,这种机制还能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赛事中来。国际职业网球电脑积分排名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积分排名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虽然高校网球联赛网球和职业赛事有很大差异,但是52周排名系统和冠军排名系统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当高校网球联赛形成了多级别的网球赛事之后,就可以划定各级别比赛的冠军积分,再参照国际职业网球的积分方法,选取成绩最好的几站进行积分,其中,强制规定最少的参赛数量,这样既可以让选手根据自己的时间等情况选择参加赛事,又可以保证每项赛事有足够的选手参加。积分排名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级比赛的各轮积分;如ATP大师杯小组赛胜一场200分,半决赛胜得400分,决赛胜得500分,所有输球比赛均不得分,小组出线没有额外积分;每位选手的积分构成;如ATP30要求共计球员18站比赛成绩之和:4大满贯+8个强制1000赛+4个500赛(至少参加4站,其中一站必须在美网后)+2个其他赛事(250赛或挑战赛)+大师杯(未参加则不计);受伤、生病、弃权等特殊情况的积分处理等[6]。所以,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的建立也应对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确保积分排名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如此一来高校网球联赛赛事的规模和水平就得到了保证,对高校网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就有了运作机制的保障。

3.3.2 构建多级的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

赛事组织是构建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最核心的一环,高校网球联赛可将相邻地方高校网球协会共同举办一些片区性的赛事,根据高校举办赛事的规模和参加的人数分为三个等级,比如参赛人数在128人左右的赛事设为高级赛事,相应的冠军积分最高。参赛人数在64人左右的赛事设为中级赛事,相应的冠军积分次之。参赛人数在32人左右的赛事设为低级赛事,相应的冠军积分最少。由于以往高校的网球比赛不具有流动性,构建成高校网球联赛后鼓励大家积极参赛,鼓励相近区域内各高校的网球选手积极参加,这样既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还促进了运动员之间网球技艺的交流,无形中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发展。

3.3.3 做好高校网球联赛赛事的组织管理工作

首先,为了更好地对高校网球运动员和赛事进行组织和管理,凡是参赛的运动员须在积分排名系统里进行注册,同时运动员还可以及时的在系统当中查看个人积分排名和赛事信息,由于业余网球选手特别是大学生网球选手是个流动性非常强的群体,一部分学生进校后三、四年就将毕业,所以,在对高校网球选手进行资格界定与审查上需详细划分;第二,网球选手在经济能力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和很大的差异性举办赛事应尽量选择假期或节假日,避免和学习考试时间发生冲突,而比赛地点应选择交通便捷的主校区和保证比赛场地数量充足的校区;第三,是必须得到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网球协会、学校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高校选手参加网球积分赛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解决参赛者的后顾之忧;第四,高校网球场地和裁判条件都比较优越,应调动地方高校参与网球赛事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奖励办赛质量好的高校。

3.3.4 做好高校网球联赛的赞助工作

高校网球联赛的举办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之前各自为战高校网球赛事由于受各种原因限制,所能提供的资金达不到赛事的需求,如果将各高校网球赛事联合组织举办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平台。赛事涉及面广、参与群体大、宣传效益增强赞助商在资金上支持和帮助必然相应的增加。同时,高校网球联赛的主办单位应该积极同赞助单位进行沟通,向地方政府寻求支持,研究出台相应政策(如:减免税收等)鼓励赞助单位对高校网球联赛的赞助[7]。有赞助单位的资金支持高校网球联赛的举办才有延续性,才能保证积分排名系统的正常运作,才能推动高校网球运动的长足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网球赛事的发展,建立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是保证赛事组织运行和统筹布局的基石,该系统的建立必将推动高校网球赛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借鉴国际职业网球电脑积分排名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校网球联赛积分排名系统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构建高校网球联赛的多级赛事,充分发挥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地方网球协会和高校的协同配合作用。通过积分排名系统将各高校网球赛事联合一体,形成影响力巨大的平台,增强宣传效益,吸引赞助商更多投入。所以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积分排名系统,不断修改完善高校网球联赛比赛积分排名系统的方法,不仅能推动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还可以丰富以赛代练的渠道,促进高校网球竞赛交流,更新高校网球竞赛理念,而且也是一种基于实践上的创新,必将为高校网球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5.参考文献

[1]杨艳.陕西省业余网球赛事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2]李贞.西安市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陕威等.中美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5(31):42-44.

[4]周宗杰.西安地区高校网球赛事对高校网球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

[5]沈晔.2005年-2009年西安业余网球竞赛统计与分析[J].内江科技,2011,(4):165-159.

[6]陈马强.论高校大学生网球比赛积分排名系统的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3):116-117.

[7]刘辛丹.我国企业体育赛事赞助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