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大讲堂 » 教学科研 » 正文

安康学院多举措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8  浏览次数:34
      近年来,安康学院体育学院积极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凝心聚力,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聚焦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该院体育学院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会教学、能指导、有专长”,从单一的培养体育教师向培养体育教师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转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该院体育学院继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成功后,还进行了专业课教学改革,完成了校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一般项目5项,编写出版了4部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体育教育专业获批成为该院重点建设专业,并建成1个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增强了学生教学、组织、指导、裁判、训练等五个核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实施了“五个结合”,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结合、实践技能培训与考取证书结合、专业实训与就业结合。教学质量稳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全省的多项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考研上线率不断提高。冯德学教授主持的“转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获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搭建平台团队,提高科研水平。该院体育学院搭建了“一中心三团队科研平台”,即安康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育训练科研团队、运动人体科学科研团队、体育人文学科研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体育学院教师共获得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16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部。科研工作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其中阮凌博士参加了世界最高水平体育学术会议——2016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并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论文。由熊正英教授主持,吕仙利和黎远军副教授共同参与完成的《焦虑行为学与生物化学研究》专著,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开展资格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体育教师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培养方向,该院体育学院积极与省体育局沟通协商,成立了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近年来,50%的毕业生获得了健身健美、跆拳道、游泳救生和游泳教练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新生报到率达到100%,就业和招生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建设教师队伍,增强师资保障。为适应转型发展,该院体育学院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师资保障。近年来,共外派培训学习22人次,3人分别获得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师和鉴定考评员证书,4人获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深造,共有5名青年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5名教师晋升了高级职称。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职称结构更趋合理。
      ——服务地方体育,夯实专业优势。近年来,该院体育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为安康市21个单位提供竞赛组织、训练指导和裁判服务40余次,为社会培养等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师生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力。多次获得市政府以及陕西省和安康市体育局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并得到了体育主管部门的科研经费资助、培训奖励、器材设备建设支持等。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