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第二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第四条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 能够充分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第六条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七条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第八条 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第九条 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遵循教学规律,认真按照备课要求,选择有效手段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分解难点。
2、教师在上课铃响之前,必须到教室门口,上课铃响走进教室宣布上课,学生致敬问好,教师必须还礼问好。下课铃响,宣布下课,不得拖堂。教师上课时,要做到服装整洁,教态自然大方。严禁在教室内开手机接、打电话,严禁在教室内吸烟,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坐着授课。
3、课前对所用器材进行常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协调、安排好教学场地,进入场馆上课,按场馆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4、体育教师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除特殊天气外,一律在操场上课;并做好学生考勤工作,强调安全。
5、不得擅自停课、调课和代课,因故不能上课,应提前请假并提供相关材料、教案和考勤表等,由教务部门另作安排。
6、教师在课堂上,不准讽刺挖苦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撵学生出教室。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适当进行教育,但要尽量避免影响教学进程。
7、正确传授本学科知识,无知识性错误;教学方法灵活,安排巧妙,课堂气氛恬静而活跃,紧张而又愉快;讲练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无效劳动少,教学效果好;同时注意德育教育。
8、课后进行小结,及时做好场地、器材的清理归还工作,如有遗失损坏应及时报告器材保管员并做好记录,提出处理意见,积极配合处理。
9、认真组织实施考核,记录学生成绩。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并将学生的学习资料妥善保存。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到:
1、按时到达指定场、馆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因故迟到,须经授课教师允许后,方可上课;见习生按教师要求见习。
2、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不得穿奇异服装和过分暴露的服装,不留怪异发型,不得携带影响教学的饰物、饰品和影响活动安全的物品。
3、要服从教师的安排和体育干部的调配,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
4、遵守课堂礼仪,服从教师管理,保持良好课堂纪律,如有问题,经教师同意后,提问或交流。上课期间需要离开,必须经授课教师同意。
5、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擅自随意搬动体育器材,遗失、损坏器材及时报告教师并积极配合学校处理。
6、积极配合教师,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技术、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锻炼。经常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同学间互相帮助。
7、注意保持运动环境卫生,上课严禁吃食品、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体育课、活动课结束后,不用凉水冲头及喝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