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大讲堂 » 教学科研 » 正文

“三无”体育课如何“育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7  浏览次数:286
       如今,部分学校体育课成了“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课堂。体育专家坦陈,体育课想要发挥育人价值,亟需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把体育课从“三无”改成“三有”,同时,让体育运动在校内和校外同时“开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当下体育课是一种“三无课堂”。首先是“无运动量”,在体育课上学生运动量不达标,上了一堂体育课学生都不出汗。大热天,学生们还都穿着长衣长裤上体育课,不像在运动;其次,体育课“无战术”,每节体育课上,体育教师都在教学生“单项技术”,这节课学一个胸前传球,下节课学一个马步冲拳,结果学了12年的单项技术,一项体育运动都没学好,更谈不上战术了,要知道在体育竞技中,战术非常关键,只有良好运用战术,才能真正体现团队精神;最后,当下的体育教育“无比赛”,没有比赛和对抗,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就没有办法培养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也无从在比赛中了解规则意识。

喜欢运动的人通常有积极努力的心态,他们懂得设立明确的目标,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完成目标。同时,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交能力。每个运动队都有自己的核心成员,这也有助于学生培养领导力。在运动中,有竞争就会有失败,学生能在失败中反思自我,找到失败的原因从头再来。

想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首先要把学校的体育教学从“三无”变成“三有”。此外,还要重视校园外的体育运动发展,例如注重建设体育俱乐部,形成区域联盟比赛。让孩子们能够在节假日、寒暑假里,走进社区等地进行体育锻炼。

大量的运动孩子出汗生病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的担忧。而在日本,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中小学生必须着短衣短裤参与体育锻炼。每次体育课结束后,学生都是“汗流浃背”“满身污泥”。学生们也大多拿着毛巾到水龙头边简单清洗一下,便回到教室继续下一节课程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没有无精打采,反而充满活力,学习动力十足。

体育课应该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成为有良好身体素质、人格健康发展的人。学校的体育课,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让他们掌握1-2项可以陪伴终生的运动项目。建议,在学校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也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每次家长会上,家长都会拿到一份详细的学生体质报告,包括体育课成绩、学生的高矮胖瘦程度等。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