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大讲堂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会、勤练、常赛”,那么体育老师怎么“教会”学生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8  浏览次数:1100

随着学生体质连续三十年下降,近视率与肥胖率激增,国家与社会各界愈加重视学校体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开足开启体育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与学校体育有关的文件;各地中考体育分数占比重增加;全国推进学校足球示范学校;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加测体育;大学体育课时增加,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实现体育课本科四年全覆盖......

校园安全问题国家五部委也发布了《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依法打击校闹,给学校和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体育老师来说,体育课不受重视、体育老师没地位这一现象要彻底改变了!

各位体育老师,以前或许是没有政策与环境支持、没有场地、没有设施、没有课上,现在终于迎来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春天,真正考验体育教师的时候到了!
如今我们有课上,那如何上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呢?

微信图片_20191028091327

体育课的现状

14年体育课,学生没有形成运动习惯

幼儿园:没有体育课;小学,安全体育课;初中,应试体育课;高中,自由体育课;大学,温柔体育课。

体育课的现象

“三无七不”的体育课

三无: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

七不:不出汗、不喘气、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

“特别安全”的体育课

体育课堂安全压力不堪承受  

老师怕孩子体育课受伤,更怕家长“校闹”

体育课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大目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二大途径:课内和课外(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三大任务:强健体魄、掌握技能、塑造人格;

四个阶段:小学侧重兴趣、初中侧重素质、高中侧重专项、大学侧重技术;

五个元素:走、跑、跳、投、游;

六个技巧;悬垂、支撑、跳跃、翻滚、攀爬、躲闪;

七个主要项目: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体操。

体育课要有“三有”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提出:体育课要“有课时、有密度、有强度”。“三有”(体育课时、运动密度、运动强度)体育课是当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三大基石。

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团队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强调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有体能练习和有运动技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三有”模式,将成为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方向。

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相对比较稳定。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大爆炸,几乎每两年更新一次。本科大一所学到的知识,到了大三几乎被淘汰了一半。而体育无论是从知识、技术、技能,还是他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价值,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稳定的。
针对体育的这一特性和学校体育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面对体育课的三大任务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一目标,就是要以“三有”体育课为基石,根据不同学年阶段的侧重点科学制定教学课程和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那么在新形势下,体育课教学生什么? 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为主线,如何贯彻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深度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
       季浏教授对于健康体育课程提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包括提高运动认知、学会运用技能、发展体能,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面对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还需要发展体能;健康行为主要包括锻炼习惯,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服务,让学生能在课堂之外主动锻炼;体育品德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在体育运动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
那么体育课要如何上呢?
 这里采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说法:即“一个中心,两个原则”

一个中心——运动兴趣与锻炼效果相结合。

两个原则

1、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同一时间内,老师要尽可能面对更多的学生;

2、在考虑到学生能够承受情况下,同一时间内,老师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

季浏教授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倡导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在75%左右,运动强度应使学生运动中心率达到140-160次/分钟。教师讲解示范时间不超过10分钟,剩余30分钟应该是学生持续运动时间(其中有10分钟专门体能训练)
       除体育技能和体能训练教学之外,竞赛应是体育课内容之一,以赛代练,以赛检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对学校体育来说,“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学校体育应该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除了要做到“教会、勤练”,还要“常赛”。对抗性的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过去我们学校体育并不重视竞赛,一讲到竞赛是运动员的事,少数人的事。我们这次改革在学校体育来讲,最大的革命就是要常赛,要组织经常性的全员参与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至少班级内部的比赛要经常开展,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上场竞赛的机会,能够感受竞技运动所带来的魅力。”

      在体育课上,要如何教会学生呢?

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实行体育课四年全覆盖;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高校连续数年举办校园马拉松;清华大学要求不会游泳不能毕业......

泉州市永春仙岭小学体育教师林美珍自制体育器材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走出教室,凭一己之力引来各方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投入,体育在当地逐渐被看重。

新疆克拉玛依的小学体育老师赵羿淞运用体育比赛与竞技的魅力让学生对篮球的热爱逐渐增加,学校的篮球氛围也日益浓厚,通过篮球竞赛,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在加强,而且他们也没有因为经常比赛耽误学习;


       山西临猗县临晋镇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看到学生缺乏户外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动起来的张校长,每周除了周五是武术操和眼保健操之外,其他课间30分钟都由他教授并带领学生一起跳鬼步舞。


 

增加体育课时、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强制体育、激发学生兴趣、领导以身作则......如果你还在为怎么教会学生而烦恼,这些学校和体育人的经历是否对你有所启发呢?

运动是人的本能,体育从来不缺乏魅力,只缺乏发掘其魅力的人。

为了发展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国家与各省市多次出台文件以促进体育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减少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好环境下,体育老师一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以前也许是没得选,现在你准备怎么干?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

 

扫一扫分享本页

 

 
推荐图文
推荐名师大讲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