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冠军”到大学老师
童年的阴甜甜住在陕西汉中附近的一个小城,妈妈喜欢打乒乓球,家里还有个表哥也在学球,她很自然地从小就拿起了球拍。因为家离汉中还有一站地——火车的一站地,阴甜甜最初的学球历程比其他孩子要辛苦不少,每个星期都有两到三天,爸妈要陪着她坐火车去几十公里之外的汉中体校练球。
阴甜甜的妈妈爱球心切,也盼女成才,看着女儿喜欢打球又充满灵性,她在30多岁的年纪就狠狠心办了内退,全心全力地支持女儿打球。“妈妈为我牺牲的太多太多,她一心想把我培养成世界冠军。”年幼的阴甜甜也不懂世界冠军到底是座多高的山,但仍然把它当成了努力的目标。寒来暑往,一年之后,阴甜甜终于正式进入汉中体校,不用再两地奔波着练球。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在汉中能像阴甜甜家这样不计代价举家支持一个孩子打球的情况不多见,阴甜甜很快就在同龄的孩子里崭露头角。在汉中体校期间,她参加了省少儿运会,随即被陕西省队教练相中,参加了省队的训练。她的球技在不断成熟提高,训练几乎占了她的全部时间,可再累的训练她也不觉得苦,因为小小的乒乓球给她带来了太多的幸福和快乐。后来阴甜甜虽然没成为世界冠军,却也一直没离开乒乓球。
1999年,阴甜甜凭借乒乓球的特长成为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大学期间,打得一手好球的阴甜甜也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参加了四年陕西省高校乒乓球赛,她拿了三年的女单冠军。从小付出的努力在人生的路上开始给阴甜甜丰厚的回报,因为优异的乒乓球成绩,毕业时,阴甜甜又作为特殊人才留校,成为一名大学体育老师。要知道,本科毕业就能留校任教实在是太幸运了。
从“夜不能寐”到“将心比心”
在大学老师的岗位上,阴甜甜除了带体育课,还成为校乒乓球队的副教练,给队员讲讲技术,带大家练练球,阴甜甜的工作开展得游刃有余。2016年,担任校队主教练的虞荣安老师退休,在体育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阴甜甜担起了主教练的担子,她原以为已经干了11年的副教练,带队应该是件容易事,然而让她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进程,却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道坎儿。
阴甜甜在自己全面接手球队独当一面时才知道,这里有太多的困难要面对、有太多的矛盾要处理、有太多的不顺心让她夜不能寐。首先组织高效的训练就让她头疼,学生们总以学业重为理由,找借口逃训,就算到了球馆也练不了一会儿就放下球拍拿起了手机。队员训练没有目标,出工不出力,很难达到训练效果。由于队伍不出成绩,学校体育部不多的资源也向其他的优秀高水平运动队转移。阴甜甜从小到大没有因为输球哭过鼻子,但30多岁了却因为带不好队伍流了无数的眼泪。一边是成绩的压力,一边是队员的抵触,家里还有个她基本顾不上了的小女儿,这种前所未有的处境困扰了阴甜甜很长一段时间。
就在阴甜甜感觉快要挺不住的时候,是长期竞技体育训练带给她的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帮她战胜困难、给她力量。阴甜甜深知要出成绩必须刻苦训练,而要带动队员她就必须以身作则。从此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每天开车到新校区组织训练,往返路程有3个小时;在球队训练中,阴甜甜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带队员们去参加各类乒乓球赛事,增长比赛经验;暑假的时候,她把4岁的女儿带在身边,在训练馆一待就是一天。渐渐地,校队的队员不找理由旷训了,不迟到早退了,也不玩手机了。大家刻苦训练,比学赶帮,焕然一新的训练氛围让大家重新树立起了奋斗的目标。
从“个性自我”到“拧成一股绳”
2019年是阴甜甜最开心的一年,在那一年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西工大女队拿到了校史上第一个全国乒乓球团体冠军,女单冠军、男女单打和男团的季军也被阴甜甜的队员们收入囊中。“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相信了自己这些年对孩子们的要求和孩子们付出努力的方向都是对的。竞技体育是用成绩说话,不经过这样的证明,我自己都在怀疑自己。”队员们看到自己和教练的汗水化作成果,和阴甜甜的心也贴得更近了。“我们更加无条件地信任对方了,心与心更容易沟通了。在大学校园里,教练和队员之间是相处最多的师生,学生对我的爱和肯定,我从他们的眼神里就能读出来。”
在这个从自我怀疑到坚定自信的过程中,阴甜甜找到了带队的“秘诀”。“刚当上主教练的时候,我总在琢磨刘国梁教练是怎么带国家队的,发现他特别注重团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一个团队如果想出成绩,想有长远的发展,首先要团结,要有凝聚力,要有正确的三观,这几点能抓好,成绩自然就会向上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氛围里,队员们从最初的“不逼不练”到“不敢不练”,终于实现了“不练难受”的状态。“周末不是训练的时间,很多队员都会给自己加练。练完没时间吃饭,啃个面包就去上自习了。”阴甜甜很欣慰地看到队员们越来越自律了。2020年,西工大队在省高校比赛中拿了5个冠军,回来学校专门开了座谈会表彰队伍。更难得的是,这些队员除了能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更有在学习中高数满分、在年级排名前10和考上研究生的。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阴甜甜更高兴的是看到从前“有个性”“很自我”的队员们终于拧成了一股绳。“在去年的省高校比赛中,我们一个队员参加单项比赛,其他队友主动过来加油,他们这样的团队意识太让我感动了。”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西工大的队员一次次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我们的实力可能是不如对手的,但是强大的拉拉队经常硬是把胜利给喊回来了,打球的队员下来也说,场下鼓励的作用太关键了。”
“球队这个平台,练的不光是球技,还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的希望我的学生们在毕业的时候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阴甜甜笑着说自己这句话有点落俗套,“但这真是我最大的希望”。